返回首页 >

“考编‘专用校’分数超过985”,带来什么思考?

2025-07-17 06:19   光明日报

  近期,高考生的志愿选择引发公众关注。据媒体报道,一名高考成绩600多分的浙江考生选择放弃本科,被一所高职院校录取。另有个别学校的报考热度超越了传统名校,比如上海海关学院两个专业组的投档最低分分别是648和657分,超过部分985、211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据公开信息显示,物理类657分在江苏省排名2618名,这个位次相较于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部在江苏的录取最低位次2662名更加靠前。

  以往,“双一流”名校是考生们填报志愿时着重考虑的目标院校,如今一些考生和家长开始站在了这一传统的另一面——为了兴趣爱好,或者寻求稳定就业,他们放下了对所谓“名校光环”的执念。

  传统名校的吸引力下降了?更本质来看,是考生们在自身需求与目标院校特色之间进行了重新匹配。在一些考生和家长眼中,高校名气在诸多考量因素里不再是权重最大的那一个。

  伴随AI技术和各类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的兴起,在信息海量的社会中,人们决策所参考的信息维度日益丰富。高考志愿填报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按照大学排名往下捋的过程,而成为一项复杂的决策。考生和家长们手握的不是一份简单的大学排行榜,随手掌握的可能还有各专业就业率数据、毕业生过去五年收入情况,甚至AI做出的未来十年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预测。人们决策的参考系前所未有地延伸,这让一些看起来“小众”的院校开始逐步进入考生视野,获得了和名校类似的大众关注度。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