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发生时并不是直接出现疱疹,而是有一个前驱期。徐昕解释,在发疹前1到5天,局部会有疼痛发作,“”针刺样”、“过电样”疼痛,此时没有疱疹出来,有的患者前驱期最长长达半月之久。前驱期过后才到急性发疹期,在疼痛区域出现散在粉红色疱疹,局部水疱形成。
根据侵犯神经区域不同,身体不同部位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也不相同:胸部肋间神经:50%以上,颈部10%到20%,头面部三叉神经:10%到20%,腰骶部腰丛骶丛:2%到7%,其他不到2%。
关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早期干预是关键。“带状疱疹发作时,患者应及早就医,尽早应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神经异常传导药物及营养神经药物,能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徐昕说,现在关于带状疱疹的疼痛治疗有“组合拳”,轻度疼痛,在应用药物的同时,还可以辅助应用利多卡凝胶贴止痛;中重度疼痛,医生可采用神经阻滞、脉冲射频等微创技术,直接“安抚”闹脾气的神经。
带状疱疹的这些“坑”别踩
很多人将带状疱疹当成一种简单的皮肤病,徐昕表示,这种想法是不准确的。
当免疫力下降(比如熬夜、压力大、年龄增长),沉睡的病毒会沿着神经纤维向皮肤发起冲锋,带状疱疹不是单纯的皮肤病,而是一种神经炎症,皮疹只是病毒进攻的“副产品”。
徐昕提示,现实中,还有很多关于带状疱疹的认知“坑”,比如:
缠腰一圈会死人
假的!皮疹通常只长在身体一侧,跨越中线的情况极少,更不会要命(但疼起来是真要命)。
会传染
疱疹液中的病毒可能让没得过水痘的人感染水痘,但不会直接传染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