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潍坊风筝、鹅肝看发展的“精准定位”(人民观点)
2025-07-18 17:20 人民日报
“无”的是资源,“有”的是视野。浙江桐乡,不产羊毛,却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不产矿,却孕育出世界级新材料企业,全球每3只风电叶片就有1只来自这里。跳出一隅,融入大局,桐乡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政策辐射,承接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的资源外溢,就有了开阔的空间,进而找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出路。
“无”的是条件,“有”的是机遇。河南内黄,“地下无矿产、地上无资源、工业无基础”,乘着大健康的东风,摇身一变发展成为“康复设备之都”;黑龙江黑河,不产整车、不产零件,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痛点,变每年200多天的结冰期为“试车季”,打造出冰雪经济的“金字招牌”……登高望远,乘势起势,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没有“一无所有”的地方,只有沉睡的资源、待挖的富矿。善于在发展大局里找定位,敢于在时代潮流中抢身位,“无”就可能生“有”。
从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到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科创中心,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串珠成链,区域增长极、增长带不断涌现。这是积极抢位发展的结果,也是善于错位发展的体现。
既关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显性优势”,也发掘文化积淀、生态环境、营商环境等“隐性优势”,就不愁发展路子,不缺成长空间。
(二)
中国这么大,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可能“齐步走”,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
怎么在合理分工中找准自己的优势?要在“有”处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