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癌症体检”意义何在:什么才是“有效体检”,机构如何提升自身信任度?

2025-07-22 08:24   澎湃新闻

  近日,一篇题为《女律师十年体检未有“患癌风险”预警,确诊已是肾癌晚期》的报道引发关注。报道称,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进行体检,从未检查出患癌风险,却在2024年被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这位律师认为,爱康国宾存在漏检、误检问题,并质疑爱康国宾的体检是“假体检”。

  对于上述问题,爱康国宾母公司爱康集团和律师张晓玲已多次对外发声,是否存在漏检、误检等问题仍待权威机构判定。在此事的讨论中,不少读者表达的一个担心是,如果体检无法检测出癌症,那么每年做一次体检还有意义吗?

  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多名医疗专业人士,他们普遍认为,体检是疾病早筛的重要手段,通过一系列检查指标向人们传递健康信号,临床也确实有很多患者通过体检发现早期病变或癌变,才到医院就诊,因此争取到了“早治疗”的机会。对于当前大众对体检价值的质疑,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主要反映了人们对体检水平的担忧,如何进一步提高体检的准确性是体检机构提升大众信任度的关键抓手。

  面对癌症,什么才是“有效体检”?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群众健康管理意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体检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少单位还会为员工购买一年一次的体检服务,价格不等。在电商平台,很容易查询并购买各类体检套餐,如女性丽人套餐、孝敬爸妈升级套餐、臻爱尊享父母体检套餐,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