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眼镜店广告混入中学录取通知书,法律答应吗?

2025-07-24 12:49   法治日报微信公号

  过度商业化使学生过早过多接触商业信息,易扭曲其价值观与消费观。例如,录取通知书中的眼镜店广告,可能诱导学生不必要消费;若有补习班、网贷等不良广告,更会让学生形成“消费才能获得教育资源”的错误认知,陷入消费主义陷阱,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同时,学校过度商业化常涉及利益链,易引发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将“学生信息”“教育资源”用于商业交换的怀疑,破坏校园信任生态,加剧家校与师生间隔阂,影响教育有效性。此外,商业广告渗透校园各个角落,会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干扰正常教育秩序,损害学生受教育权。

  为加强监管,应多管齐下。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多次强调严禁商业广告、活动进入校园,后续需完善制度规范,明确商业广告界定标准、制定具体处罚措施,并将“禁止商业化”纳入学校考核指标。学校作为防止商业化进校园的第一责任人,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内部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商业活动进校园审批流程,对违规行为终身追责。构建多元监督体系,整合家长、学生、媒体、社会力量,建立举报平台,邀请媒体监督,成立家校委员会参与监督。加强对商家从业约束,禁止商家与学校签订广告投放协议,实行“黑名单”制度,追究违规商家法律责任。深化教育初心引领,开展主题培训,打造“非商业化”校园文化,树立榜样学校,让学校回归育人本质。

  (法治日报微信公号)

  

责编:马婉莹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