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粒米,聚世界之力——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开幕侧记
2025-07-25 19:09 大众新闻
“我们和中国的农业合作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中国专家为我们带来了很好的经验和技术,帮助我们实现粮食产量提升。借助这次大会,我们期待着和中国展开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尤其引进一些粮食储存、加工方面的先进技术,以减少损失。”布隆迪环境、农业与牧业部部长普罗斯珀·多迪科说。
坚持增产和减损并行,我国一方面做好“加法”,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4130亿斤,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另一方面做好“减法”,2024年,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机收损失率分别降至0.93%、1.76%、2.06%,全国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累计为全国农户配置1000万套科学储粮装具,农户储粮损失率已由十年前的8%降至3%左右。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2024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仍有7.13亿至7.57亿人口遭受饥饿,这一数字意味着全球每11人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而极端气候、地区冲突等事件层出叠现,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食物系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短缺的同时,浪费却仍在继续。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食物损失和浪费量高达13亿吨、约占全球生产总量的1/3,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到2030年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减少生产和供应环节的粮食损失”的目标实现变得十分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