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灾“叫应”,打通守护生命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2025-08-06 14:46 河北日报
在曹守忠的组织下,第三居民组的村民相互搀扶着向北山顶上走,600多米的山路,走了半小时左右。
“不一会儿,眼瞅着泥石流就冲了下来,一座房子一秒钟不到就没了。”想起当时的情景,曹守忠仍后怕不已,幸亏村党支部书记孙金生给他打了电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7月28日凌晨3点前,孙金生接到镇长和主管水利的副镇长等人给他打来的电话:“雨势不对,立即组织村民转移!”
孙金生马上给村里几个居民组组长打电话,让他们务必将预警信息通知到每家每户,并迅速带领村民转移。
靠着临灾“叫应”机制,朱家沟村民得以转危为安。
什么是临灾“叫应”机制?为何要建立这一机制?
“山洪多由暴雨引起,来势猛、成灾快,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临灾‘叫应’机制,通过监测设备和气象数据生成预报预警,由省到市、市到县、县到乡、乡到村,一环紧扣一环进行快速‘叫应’,责任人必须立即回应,并将预警信息传至每户,同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并反馈落实情况,形成闭环。”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纪明华说。
我省高度重视临灾预警工作,2024年1月14日开始施行的《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将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法定化,明确县级以上政府应当组织应急管理、气象、水行政、自然资源部门建立完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预警覆盖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防汛责任人及时准确接到预警信息。
临灾“叫应”机制将推送式响应变成强迫式叫应,从“响应”到“叫应”,一字之差的变化,却能赢得先机、提前防范,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