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夏日的泪,润开家里的结

2025-08-14 11:15   大众网

  在事业上习惯了掌控的妈妈,对生活有着清晰的“完美剧本”。可儿子的变化像突然脱轨的列车,撞碎了她的规划。心理学中的“控制错觉”让她误以为,只要足够努力就能扭转一切,直到所有方法都失效,失控感便化作极度的焦虑(发抖、心慌、无法自控的愤怒),如同无形的情绪病毒,弥漫在整个家庭空间。孩子敏感地接收并内化了这份焦虑,可能加重他的退缩和不适感。那句“是不是因为我”,正是孩子对母亲焦虑情绪的精准捕捉和负担。妈妈对其丈夫的“过度敏感”,是一种“情绪投射”。当心里塞满对儿子的担忧和自责,丈夫的话就像被放大镜照过,所有中性的表达都成了“指责”。其实她愤怒的不是丈夫,而是那个“搞不定问题”的自己。

  最后,家庭的“失衡”——爱与压力的错位传递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庭系统往往已经失衡。夫妻沟通断裂(妈妈对爸爸话语的过度解读)、母亲过度卷入孩子问题而父亲可能被边缘化、整个家庭聚焦于“孩子问题”而忽略了成员间的情感联结和支持,这些都是系统失衡的信号。孩子有时会无意识地用“症状”来维系父母关注,或转移家庭矛盾焦点。

  妈妈对儿子的讨好(做爱吃的、满足需求),更像一种“补偿式控制”,既想弥补反对恋爱带来的愧疚,又想用物质换取孩子“变好”,本质上还是想抓住对生活的掌控权。而儿子他习惯了做“好孩子”,哪怕自己快撑不住了,还要先顾及妈妈的情绪。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