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孩子张口闭口“那咋了”“666”,“玩梗”的边界在哪里?

2024-11-14 08:46   半月谈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以身作则:

  首先,提高自我意识。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巨大影响,时刻提醒自己在孩子面前保持语言的规范和文明。可以在心里设置一个“语言过滤器”,在说话前先思考一下这句话是否合适在孩子面前说。

  其次,丰富自身语言库。多阅读经典书籍、报纸杂志,学习优美的语言表达,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这样在日常交流中,自然就会远离网络烂梗,而选择更有内涵的表达方式。

  再者,关注自己的社交环境。如果身边的人经常说网络烂梗,要尽量避免被他们影响。在与朋友、同事交流时,也可以倡导使用文明、积极的语言,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最后,当不小心说出网络烂梗时,要及时向孩子承认错误,并解释为什么这样的表达不好。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看到家长也在努力改进,从而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语言。@西西枪

  主持人说

  互联网时代,网络热梗的出现丰富着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表达和交流。近两年经常被大家提起的“多巴胺”“显眼包”,还有早些年在网络上火起来的“吃瓜群众”“打call”等,都走红于网络,至今仍被大家喜爱和使用。

  但是当网络热梗从虚拟空间走入了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甚至因为具备一定的新潮属性还成为了他们之中的社交密码,就不免让家长和老师产生担心:一方面,部分网络热梗的表达较为粗俗,甚至带有一些冒犯的意味,不适用于社交;另一方面,一些青少年对网络热梗背后的来源和含义并没有真正了解,很容易在错误的语境中进行使用,久而久之对于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也会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