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衡人先立魂——我与《中华精神大历史》
2024-11-14 14:48 海报新闻
本书选择其中的关键事件、关键人物作焦点式展示。在这个展示过程中,着力点是:还原历史现场,贴近先贤心迹,切近当下现实。
还原历史现场:就是寻求历史叙述事件化、故事化和场景化,书中多体现于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些历史细节,如:武则天怎样从宫廷内外毫无根基的小才人成为皇后、女皇;袁世凯怎样由民国时期大总统走上了洪宪皇帝的不归路;焦点式展示,如唐玄宗怎样将一个大唐盛世,引向了乱世、衰世。写王安石变法,从农村、农业、农民的视角层层剥茧抽丝,看到新法民愿不相契;贴近先贤心迹,如写董仲舒向汉武帝上“天人三策”的心理交战。写诸葛亮临终前,来到阵前,看将士最后一眼,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曾国藩留下遗书,拼将一世功名,“打脱牙和血吞”,和平处理天津教案的悲壮心境;切近当下现实,是“文章合为时而作”。东方出版社张德军社长和我探讨,当下人的生存状态下,面临那么多的困惑需要解答,把历史上先贤们的所言所行展现给人们去看、去想,会让人更信服一些。
克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其实,一切真历史,也都是当代书写者的历史,书写的价值高低,就看它接近先贤心志的高度。书写者提升这样的高度,当完善史家要求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更重要的是提升书写者的境界、格局,怀一颗悲天悯人、拯世济民的心。这样的书写者,读史才能发见历史的真谛;论历史人物,才能贴近其心境。
大历史还有个表达方式。叙述大历史,并非要正襟危坐,字正腔圆。我的书写,新闻、杂文、散文笔法灵活运用,让历史人物走近读者,打动人心,让大历史好读、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