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里的中国 | 青纱见证——跨越40年的科研情怀与新闻理想奏鸣
2024-12-31 17:07 海报新闻
在信中,李登海详细描述了他在海南的育种经历。那里,阳光炽热、海风咸湿、蚊虫叮咬、条件艰苦,但他却乐在其中。他提到,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便是他思考的最佳时刻。在这片热带土地上,他尝试了无数次的杂交组合,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与重来后,紧凑型杂交玉米的思路曙光初现。李登海在信中,还特别提到了邓兆安新闻报道中的一些细节,让自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科研方向。他感激邓兆安能够将这些细节生动地呈现给公众,让更多人了解并支持他们的科研事业。
“对每一个育种材料,从设计到选育,都以望子成龙的心情,寄托着成功的希望。”“一个事业型的人最大的痛苦是无成果,而幸福则是他的科研成果变为了生产力,造福于社会和人类。”信中的这两句话,邓兆安认为是“最闪光的地方”,直接反映出李登海一心报国,勇攀高峰的不懈追求。邓兆安特意用红色钢笔在下方画了线。“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体现一个科研人员对种子的珍视和热爱呢!”邓兆安摩挲着信纸,深深叹了口气。
交融:科研与新闻、理论与实践、事业与友情
如今,邓兆安已从烟台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胶东在线网站总编辑岗位上退休。每每回望来时路,玉米地里两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身影,总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1987年1月,邓兆安(右)在海南育种基地采访李登海(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