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DeepSeek化身“老中医”开方子,靠谱吗?

2025-02-20 06:20   文汇报

  另一方面,隔着一层无法逾越的“电子屏”,DeepSeek也无法做到中医最基础的四诊合参,无法实现望气色、闻声息、问细节、切脉象的动态交互,更无法针对症状描述做相应的体格检查。“比如针对‘下腹痛’的症状,人工智能就无法观察患者的腹部是不是软的,会不会有压痛,会不会有反跳痛。”严烨直言,就目前DeepSeek的诊断水平来说,完全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分析模式,而这和中医倡导的最基础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观念是截然不同的。

  AI误诊若引纠纷,可能面临举证难

  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刘睿告诉记者,中医针对10个主诉皆是咳嗽的患者,在精细、全面的问诊之后,可能会得出10个完全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体现同病异治。“所以,中医对病人的问询是非常充分的,很多人对此会抱有疑惑,我是来看咳嗽的,怎么什么都问?这背后就是中医千古传承下来的辨病、辨证、辨脉的逻辑思维。”显然,这些都是目前的AI问诊难以做到的。

  多位接受采访的中医均表示,就目前而言,可以将DeepSeek作为症状自查和知识科普平台,它给出的一些针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方案或有可借鉴之处,但真正治疗疾病,AI还不够格,需要医生结合检查结果和临床经验判断。要提醒患者的是,目前尚没有针对AI问诊的法规出台。简答说,如果因为DeepSeek误诊、耽误病情,引发纠纷,用户可能面临举证难、追责主体不明等各种问题。

  当然,围绕“AI问诊”的讨论,也激起更多人对AI与中医有机结合的新思考、新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来看中医的患者,估计手上都有一份可以参考的‘AI方子’,我们人类医生要更加努力了。”严烨说。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