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的“济南密码”
2025-02-20 15:45 大众网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第二批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小鸭集团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企业,被列为第一个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小鸭搬迁改扩建从期盼走向现实。接下来,小鸭将投资16.5亿元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重点推进智能电器、智慧冷链、汽车配套三大业务板块发展,按照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方向,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和改扩建相结合,迎来的不只是老国企的再腾飞,还有老厂区的新生以及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
与此同时,城市功能服务也得到了优化升级。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创新“TOD+产业”开发模式,地铁沿线商业综合体出租率达95%;济南水务集团通过智慧水务系统,实现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8%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眼下,济南国资国企的新兴产业布局正从“想象力”向“生产力”加速转换。
创新驱动:从“技术跟随”到“标准制定者”的跨越
科技创新是国企改革的“胜负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升行动的鲜明导向。
近年来,济南聚焦创新能力提升,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机制,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24年,济南市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36.16亿元,研发强度达1.82%。“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超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