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的风筝记忆丨刘佳诺:此心安处是潍坊

2025-03-24 16:22   大众网

  我宁静地仰望着这“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潍坊,这片我热爱的土地。春天里的潍坊是美的,在柳丝缠绕的浞河河畔,你最先看到的是这里的诗意。在午后的闲暇之空,一杯清茶,足以让你品出香醇的味道。黄昏落幕,一阵微风与别枝犹如最好的馈赠。清晨,翻开朱自清的《匆匆》,体悟那指间流淌过的时光。字里行间,都像在聆听岁月的足音。时光匆匆,何不驻足品味这座城的“沉醉”,在这儿,你定能读懂沉醉里的潍坊。

  这“醉”,可以从风筝讲起。小时候,爸爸妈妈告诉我,这里是文人墨客汇聚的城市,更是世界风筝之都。儿时初识风筝,还是在语文老师的课堂上,她诵读着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品读着这首诗,仿佛置身百年前,我便是那孩童,手持蝴蝶风筝嬉戏玩耍,这风筝承载着我的欢愉,飞向云端。

  那年夏天,我作为潍坊市阅读推广大使,受邀拍摄《潍有书香之读书伴我行》宣传推广视频,我们来到了十笏园的文化集市,看到诸多文人雅士在这里品茶论道,不乏作诗赏花之人。走进一家非遗传承门店,在专业老师的指点下,体悟扎风筝的乐趣。都晓得放风筝是乐事,那扎风筝是乐趣。老师的店里弥漫着竹篾的清香,工笔细描,在宣纸上勾勒出儿童喜闻乐见的形状。老师说:“扎风筝讲究的是扎、糊、绘、放,又称‘四艺’,每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心血。”

  匠人们手上的每件栩栩如生的作品,不仅是工艺品,更多的是对潍坊的思念与热爱之情,我想这就是文化传承的魅力吧,夹杂着对家乡的眷恋。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