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的风筝记忆丨祝潇萍:风筝线上的家国岁月

2025-03-24 16:22   大众网

  童年的天空,总是被五彩斑斓的风筝点亮。在老家的广场,每逢春日,风便是孩子们的集结号。我和爷爷一同制作风筝的场景,是那段时光里最温暖的注脚。爷爷粗糙的大手握着竹条,耐心地教我如何绑扎骨架,他说:“这骨架就像做人,要正、要稳,风筝才能飞得高。”简单的话语,随着风筝线融入我的童年,那时候,风筝是天空中的玩具,是爷爷陪伴下的欢乐时光,亲情在一拉一放间满溢。

  后来,离开故乡求学,城市的高楼阻挡了风筝的轨迹,却挡不住对故乡风筝的思念。每当看到风筝,故乡那开阔的广场、温柔的春风便浮现在眼前。风筝,成了乡愁的寄托,连接着我与远方的家。故乡的人和事,在记忆里如风筝般飘摇,看似遥远却又如此真切。

  随着对风筝了解的深入,我开始关注它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风筝起源于春秋时期,从最初的军事工具到如今的民间艺术,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变迁。在传统的风筝制作中,每一种图案都有独特寓意,蝙蝠代表福气,金鱼象征富裕,这些图案不仅是装饰,更是民族文化的密码,凝聚着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传统风筝制作工艺面临传承困境。年轻一代热衷于电子产品,对这门古老技艺兴趣寥寥。

  但令人欣喜的是,创新的浪潮也为风筝文化带来了新活力。如今,风筝节上出现了各种造型奇特的风筝,动漫形象、高科技材料的运用,让风筝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更贴合当代审美。风筝不再只是怀旧的符号,它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社会,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