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的风筝记忆丨蒋经韬:放风筝

2025-04-07 17:21   大众网

  春分那日,我从潍坊出差归来,行李箱里多出个用油纸裹得严严实实的物件。刚进家门,五岁的外孙女元元就扒着门框,兴奋地喊道:“爷爷带回老鹰风筝啦!”她踮起脚尖的模样,活像一只急于扑向猎物的小麻雀。

  此刻,我们站在黄家湖湿地公园的草坪上,湖风裹着湿润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远处的水面泛着碎金般的光斑,几只白鹭掠过水面,在垂柳织就的绿色帘幕间忽隐忽现。我解开油纸包,那只潍坊“老鹰”风筝顿时展翅欲飞——竹篾削得极薄的翅翼在阳光下泛着青润的光泽,黑曜石般的鹰眼炯炯有神,尾部用朱砂笔细细勾出的纹路宛如凝固的血脉。元元双手托着风筝骨架,脸颊被春阳晒得红扑扑的,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父亲教我扎第一只风筝时,他手背上沾满竹屑的模样。

  “放线,放线!”小丫头拽着我的袖子就往前冲。天上已有不少彩色风筝在云端嬉戏,有蝴蝶状的绢布风筝,有金鱼造型的塑料风筝,而我们的“老鹰”一旦升空,便如苍穹真正的霸主般俯视众“虫”。当彩色的丝线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时,我看见元元的羊角辫在风中欢快地跳跃,她牵着线轴的手腕上,戴着她妈妈去年她四岁生日时送的生肖银镯。

  “爷爷你看!”元元突然攥紧我的衣角。湖风似乎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温柔,我们的“老鹰”正悬停在离地三十米的高度,展开的双翼在云影下投出巨大的阴影。阳光穿透它半透明的翅膜,折射出七彩光晕,宛如给猛禽披上了神圣的羽衣。这一幕让我想起了五十年前的那个傍晚,父亲也是这样牵着我的手,将扎了三个月的“燕子”风筝送入云端。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