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次主动考古,齐长城修建年代明确了
2025-03-26 09:45 大众新闻

2022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齐长城进行了重点勘探,主要是为了解决齐长城消失段的地下保存情况,以及完善齐长城相关遗址的分布和性质。在这次勘探中,发现广里村北偏东齐长城的北侧存在大面积的文化堆积。
2024年5到12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广里村北段新发现的遗存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为1100平方米。发掘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法,除收集传统的人工制品外,还采集了植硅体、动物骨骼等标本,同时采集样本进行光释光测年和碳十四测年。
本次发掘发现了大型夯土遗迹、道路、护坡、房址、壕沟、灰坑等遗迹,其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不同时期的夯土城墙。总体来看,这次发现的城墙分为早晚两期,早期长城宽约10余米,属于春秋时期,最早可能能到两周之际。晚期城墙主要属于战国时期。
考古的关键在于要解决城墙的年代。北部发掘区的早期长城保存有14层,在第9层下发现1座灰坑H1,H1又打破了第10到12层夯土。灰坑内出土了较多的陶片,有鬲、罐、甗等,时代多为西周晚期,最晚不晚于春秋早期。这些器物的出现,为城墙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了进一步确认早期城墙的年代,考古工作者又采集了11个炭样进行测年,分别采自城墙夯层内、城墙护坡、H1、H6。测年数据均偏早,最晚的数据为公元前945年—公元前938年。此外,还委托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对城墙做了光释光测年。结合测年数据,专家认为,H1的年代应该代表了这段齐长城早期城墙的始建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