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次主动考古,齐长城修建年代明确了
2025-03-26 09:45 大众新闻

山东大学曾对齐长城西部端点墙体进行过解剖,确认夯层“每层厚12厘米左右,夯具为木棍。夯层层面清晰,夯窝分布密集。夯窝都呈口圆底圜的锅底状,直径5厘米、深1.1厘米左右”。从施工技术上看,夯层厚度、夯窝直径,比鲁国故城第三期春秋早期城墙的略厚略大;夯层厚度较春秋晚期的殉马坑大墓的略薄,是春秋中期“集束棍夯”的典型代表。有学者据此认为,春秋中期齐国已有长城。
本次发现的早晚两期长城,理清了不同时期齐长城的构造特点和分布关系,为判断长城的建筑年代提供了直接证据。特别是早期墙体(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和晚期墙体(战国时期)的叠压关系,为齐长城的分期与功能演变提供了重要实证。
本次齐长城考古的收获还有许多。专家表示,从春秋到战国齐长城城墙建筑方式的演变,展示了中国长城从局部控制向整体成熟防御体系发展的轨迹。同时,齐长城的布局、选址和附属设施的建造,反映了齐国高超的军事规划水平和应对外部威胁的策略。其与平阴城的紧密联系,更说明齐长城不仅承担了防御功能,还在重要交通枢纽上发挥了战略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