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的风筝记忆丨李云龙:风筝上的潍坊 时光里的归处

2025-03-26 10:02   大众网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每当吟诵起这句诗,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向故乡潍坊,飘回那与风筝相伴的悠悠岁月。在潍坊,风筝不仅仅是一种民间工艺品,它更像是一根坚韧的丝线,串联起我的童年回忆、故乡风土人情以及深厚文化传承,承载着无尽的情感与思索。

  我的童年是在潍坊市临朐县度过的,家附近有一片广阔的田野,风和日丽的春日里,那里便成了风筝的乐园。记忆中,父亲总是心灵手巧的那一个。每当春风吹拂,他就会从阁楼的旧箱子里翻出珍藏的竹条、宣纸和颜料,开始精心制作风筝。他眯着眼,用砂纸细细打磨竹条,使其光滑而富有韧性,每一下摩挲都满是专注与耐心。我则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父亲身后,满是好奇与期待。看着他用灵巧的双手将竹条绑扎成各种形状,再小心翼翼地蒙上宣纸,用颜料绘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威风凛凛的“老鹰”或是色彩斑斓的“蝴蝶”渐渐在他手中成型。

  风筝制成后,便是我最快乐的时光。父亲会带着我来到田野,他高举风筝迎着风奔跑几步,然后松开手,风筝便如挣脱束缚的飞鸟,扶摇直上。我兴奋地拍着手,在田野里欢呼雀跃,眼睛紧紧盯着高空中的风筝,仿佛自己也随着它翱翔天际。有时风筝线会突然断掉,风筝便像断了线的游子,消失在天际。我会急得大哭,父亲则会温柔地安慰我,承诺再给我做一个更漂亮的。那些与父亲放风筝的日子,充满了欢声笑语,是我童年最珍贵的回忆,也是对亲情最温暖的诠释。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