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缅甸震后现“地下喷泉”?专家:系砂土液化现象,或造成建筑塌陷

2025-04-01 06:13   封面新闻

实皆断裂带。图源《地震洞察》

  资料显示,实皆断裂带自20世纪以来就已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最近一次实皆断裂带发生的7.5级以上大地震是在1946年,距今已有70多年。此外,实皆断裂带周边地震区也曾出现过许多大地震,包括1950年印度阿萨姆8.7级大地震(墨脱地震)、2004年苏门答腊-安达曼大地震(9.1-9.3级),其次生的海啸导致几十万人死亡。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物理学家迈克尔·斯特克勒解释说,当活动的板块被卡住时,挤压形成的应力就会增加,“在几十年或几百年的时间里,应力的增加非常缓慢,然后突然之间,岩石板块会发生跳跃”,就引发了地震。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韦学院地球科学系专家伊昂·沃特金森指出,实皆断裂带不像有些断裂带那样地震频繁,但如发生地震则震级较高。这些地震震源较浅,通常约10至15千米,这意味着地震能量在到达地表时不会消散太多。

  砂土液化:震后的“地下喷泉”威胁建筑安全

  3月29日缅甸当地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上传了多条视频,视频内容显示:大地震过后,缅甸震区涌现出大量液体,宛如“地下喷泉”。范晓告诉记者,这实则是地震引发的砂土液化现象。

  砂土液化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地下水饱和、土壤松散、强烈震动是导致砂土液化的三个因素。范晓表示,“在松散堆积物较厚的平原地区,当地下水较多,发生地震时,土壤内部的空隙压力就会升高,土粒间失去抗剪强度,从而导致地下水能轻而易举进入砂土中,而此时地表压力更低,所以地下水才会和着砂土涌出地面。”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