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杭州⑥丨记者手记:学杭州,不能叶公好龙
2025-04-02 08:55 海报新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记者结束采访从杭州返回后,因个人一证件到期,拨打了相关部门的热线电话,咨询办理事宜,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问一句答一句,就是不一次性把办证要求说清楚。
“很多地方学杭州,为什么学不来?其实他们自己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是不愿意从根源上改。”葛继宏说,“杭州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各地政府和工作人员如果做不到,那营商环境永远无法变好。”
营商环境从“小”做起
采访中,记者的另一个深刻感触是,杭州的营商环境特别重视从“小”做起,对待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如此,对待各行各业的小微创业者同样如此。
在杭州拱墅区长庆街道经营巧媳妇川菜馆的吴国全说:“我走过很多地方,没见过杭州这样的待遇。”说起在其他地方的创业经历,吴国全欲言又止,反复感慨,“不一样,太不一样了。”
吴国全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自己的小店需要改造燃气管道,十几万的花费无力承担,街道办出手帮忙,给节省了十多万;孩子到了入园年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主动打来电话,温馨提醒可以免费上学;店里忙碌的时候,政府部门会雇清洁工人进后厨把垃圾打包装好,直接拉走……夫妇俩文化程度不高,对政策了解不及时,政府部门的这种主动帮助,让两口子格外感动。
“优化营商环境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政府不去打扰企业,但是一直守在旁边,你有事时我呵护着你,就像大伞把你保护起来。”葛继宏说,杭州的“六小龙”曾经也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店,一个初创企业最缺的是有人支持、有人兜底的“底气”,是自由创新创业的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