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风筝记忆丨张树坤:风筝的回声
2025-04-02 16:30 大众网
吃完年糕,到了灯节左右,迎着初春渐趋均匀的寒风,我们便可以放风筝了。约上几个小伙伴,抬着风筝,奔向田野。放一段线,一人牵着线轴,一人举起风筝,周围奔走着助阵的小朋友。喊个“一二”,举风筝的向上用力一送,牵线的逆风飞跑,风筝就一个劲儿地钻向天空。有时候牵线的一停脚,风筝就拽晃着屁股掉下来,这是风轻尾巴重了,需解下几穗尾巴,试探几次,风筝才能在高空稳住。倘若风力渐增,风筝在空中左右窜动抑或栽跟头,需将线套在腋下,向风筝跑去,降服它下来,加几穗尾巴,再重新放风筝,才稳妥。
东风乍吹,春服初成,沿河看柳,草色遥望,天上风筝渐渐多了起来。乡间扎风筝的艺人每年这个时候都到村口来卖,刘海、蝴蝶居多,一律竹骨纸糊。刘海风筝画的图案都是一样的美女,蝴蝶也是美女,只是多长着两个翅膀,两三毛钱一个。有一年,我买的蝴蝶风筝放破了,母亲重新糊好,用胭脂画上一个极鲜艳美丽的花蝴蝶。蝴蝶弯弯的触须、炯炯的眼神、艳丽的翅膀,神采奕奕,吸引了好多小朋友围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