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河海长兴 幸福利津 | 盐碱地上的“羊”帆起航 全国媒体利津行聚焦中国肉羊产业高地

2025-04-04 13:03   海报新闻

  在3.0版本的牧光互补养殖棚前,采访团记者被眼前的“黑科技”震撼:棚顶22兆瓦光伏板年发电3000万度,年收益达1200万元;棚内高床养殖系统实现粪污日产日清,气味消散无踪。养殖户老赵感慨:“过去养羊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环境干净了,效益还提升一半。”

  这种“棚顶发电、棚下养殖”的模式,不仅破解了传统养殖的污染难题,更让盐窝镇成为全国肉羊标准化养殖的示范样板。园区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制定的14项全产业链标准,从基因选种到冷链运输,每一个环节都镌刻着“利津品质”的烙印。

  从“一斤羊肉”到“全链交响”

  在150万只/年的肉羊屠宰深加工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人正将整羊精细分割为120种产品。羔羊肉卷、雪花羊排、即食食品……这些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每只羊的利润提升至200元。“我们建设的中央厨房,未来要让黄河口滩羊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企业负责人信心满满。

  从母羊繁育到生物有机肥生产,产业园打造了全国最完整的肉羊产业链。投资1.5亿元的胚胎育种中心年产5万枚优质胚胎,实现种源自主可控;50万吨/年饲草加工项目将盐碱地的芦苇、秸秆变废为宝;微生物有机肥生产线让羊粪成为滋养土地的“黄金”……这条“吃干榨净”的循环经济链,正是盐窝镇年交易额69亿元的底气所在。

  基因密码里的“中国芯”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