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筝鸣时评丨“一口馒头”撬动振兴杠杆:河南村的治理智慧

2025-04-04 16:05   大众网

  从馒头生产线到葡萄庄园的产业跃迁,折射出基层治理的深层变革。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搭建起“政府+集体+社会”的立体资金池,村“两委”成员带头入股激活了村民的参与热情。这种“党组织搭台、市场化唱戏”的模式,让集体资产不再是沉睡的资本。每年十多万元的集体收益中,70%反哺公共事业,形成“产业造血—集体增收—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共富路上的系统思维

  河南村的实践打破了“就养老谈养老”的思维窠臼。馒头生产线带动20个就业岗位,葡萄庄园吸引城市游客,人居环境提升增强发展后劲,看似分散的举措实则构成有机整体。这种系统化的发展思维,将民生工程转化为经济增长极,让养老餐桌与产业餐桌同频共振。当老人们咀嚼着松软的馒头时,村庄正在咀嚼发展的机遇。

  从舌尖到心间,从餐桌到田园,河南村的故事昭示着乡村振兴的真谛:真正的共富工程必然是民生逻辑与经济逻辑的完美统一。这里没有宏大叙事的空洞口号,只有馒头香气里升腾的民生温度,在自动化生产线与葡萄藤蔓交织的图景中,一幅“老有所养、产有所兴、村有所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这种将制度善意转化为发展动能的中国智慧,或许正是破解乡村振兴方程式的最佳密码。

  

责编:李晓芹
审签:于明效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