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清明习俗隐藏山东基因:柳枝竟是古代“空气净化器”?

2025-04-05 10:43   海报新闻

  放风筝,更是潍坊地区沿袭数百年的清明风俗,1941年印行的《潍县志稿》记载颇为详细。如今,潍坊被誉为“世界风筝之都”,潍坊风筝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放风筝也能求姻缘

  古代的青年男女祭完祖后,喜欢在户外踏踏青,放放风筝,通过这种户外活动意图结识自己的意中人。未婚女子则在自己的右手中指上系一根红线,以表示自己希望得到爱情。一些才子则会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求爱诗,等风筝随风飞扬时,剪断风筝的线,让它落到哪家是哪家。如果有缘,捡到风筝的那位姑娘恰好为情诗所感动,这姻缘就成了。

  秋千

  ·齐桓公将秋千传入中原

  传说秋千为春秋时代生活在燕山一带的山戎游牧民族所创,齐桓公讨伐山戎时把秋千带到齐国临淄,并完善成一种游戏,后传入中原,成为清明节的民间游戏。

  自唐宋以来,荡秋千习俗遍及全国,许多唐诗宋词中都有关于秋千的描述,如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山东秋千的奇葩玩法

  在山东胶东一带还有两种特殊的秋千:一是旋转式秋千,先在地上栽一木桩,桩上放一转盘,绕转盘系麻绳四对,搁置木板,戏者坐于木板上,用脚蹬地产生动力使之旋转起来,停飞自动。二是纺车式秋千,此种秋千因形似纺车而得名,两端各坐一人,旁边有人助动,旋转如风车一般。

  踏青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