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市场逐渐升温,“临时家人”如何从单兵作战走向系统规范?
2025-04-05 12:43 工人日报
陪诊行业蓬勃发展释放出巨大的吸引力,但也存在从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对此,专家建议,应尽快明确陪诊师职业属性与管理主体,探索多元路径保障陪诊师劳动权益,并培育专业人才梯队,推动行业走向规范。
4月2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东单院区的门诊大厅,职业陪诊师柴晓娜熟练地穿梭于人流中,她的双肩包里装着消毒液、苏打饼干和备用口罩——这是陪诊师的“标配”。
当下,越来越多人面临就医不便的问题,陪诊这一新兴行业逐渐走入大众生活。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陪诊服务人次达434.3万人次,较2018年增长了1倍。行业的蓬勃发展释放出巨大的吸引力。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当前陪诊师行业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职业陪诊师与机构之间的劳动关系缺乏规范。陪诊员如何走向正规化?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临时家人”行业升温
“陪诊师对医院的地形和办事流程特别熟悉,有她在身边我感到很安心。”前不久,25岁的四川人小顾来北京积水潭医院做了切骨手术,孤身一人的她选择叫陪诊师来帮助自己办理转院手续。整理病历、医保对接、预约车辆……不到一上午,陪诊师就带着她完成了所有转院手续。
“异地就医的患者人生地不熟,作为他们的‘临时家人’,我们要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柴晓娜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具有医学背景和对各大医院看病流程、各地医保政策的了解等,都是一名合格陪诊师的“必备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