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观济宁丨从“爆红”到“长红” 济宁“花样经济”会留人
2025-04-08 10:26 海报新闻
这个春天,鱼台用一场“梨香雅韵”的春日盛宴,向八方游客递出了最诚挚的邀请函。走进谷亭街道梨园景区,不仅能邂逅梨花的诗意绽放,更能沉浸式体验葫芦雕刻、汉服游园等文化大餐。在免费的汉服打卡点,游客无需特意准备即可穿越千年;手作体验区里,孩子们在匠人指导下完成的每一件作品,都成为最独特的春日记忆。名优特产市集上,从鱼台大米到虎头鞋,从编织制品到文创葫芦,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当地匠人的温度。更贴心的是,现场开通的“游购一体”服务,让游客既能现场品鉴,又能一键下单,真正实现“空手而来,满载而归”。这场家门口的文旅盛宴,既留住了乡愁,更让游客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温暖。鱼台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最好的保障,让每一位游客都成为故事里的主角。
产业融合:从春暖花开到四季有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济宁这座运河畔的古城正以全新的姿态,将花朵的生命力融入城市肌理,这座城市的花卉产业,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种植与观赏,在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承中,谱写出“一朵花的十二时辰”。
漫步在兴隆庄的蝴蝶兰温室里,仿佛踏入一片被晨光吻醒的彩云之乡。这里的空气里浮动着花的清甜,更流淌着村民们用汗水浇灌的希望。依托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兴隆庄人用千万元帮扶资金搭建起上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让蝴蝶兰繁育基地的名号在花香中愈发响亮。
在这里,村民们联起手来实现从“面朝黄土”到“指尖生花”的蜕变。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政府牵线的“飞地抱团”模式在不断发力,让帮扶资金拧成一股绳“破土而出”,变成年育苗上百万株的产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