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观济宁丨从“爆红”到“长红” 济宁“花样经济”会留人
2025-04-08 10:26 海报新闻
当夜幕降临,工人们忙着将蝴蝶兰打包装箱,准备发往外乡市场。这里的蝴蝶兰不仅是商品,更是乡村振兴的信使——它们带着兴隆庄人“一朵花富一方人”的信念,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绽放出独特绚丽的色彩。这种从土地到云端的蝶变,正是乡村最温暖的注脚。
大棚里的蝴蝶兰
员工在采摘菊花
在嘉祥县的南山菊圃,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正在进行。乾隆年间的贡品嘉祥白菊,如今正通过微波杀青技术完整地保存在茶盏之中。嘉祥白菊产业的复兴之路,恰似一朵千年古菊在新时代绽放的传奇。这个曾濒临绝迹的贡品菊花,在政府、企业、农户与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从散落在田间地头的零星种苗,成长为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富民产业,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历时多年推动地理标志认证,用“保姆式服务”为产业发展铺路。如今,嘉菊获得了地理标志性产品认证,成为了济宁的“嘉祥名片”。
从抢救性保护到产业化振兴,这朵白菊串联起政策扶持、科技赋能与乡土情怀,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这份众志成城的坚守,正是新时代中国乡村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