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首次系统全面规范涉企检查,山东“21条”里的干货全在这里了

2025-04-10 07:45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此次《意见》中提到,符合“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无主观过错不罚”等法定要求的,不予立案或者不予、免于处罚。各种“不罚”,也是为涉企检查做“减法”。

  青岛是最早实施“免罚清单”制度的城市之一。在市场监管领域,因“无心之失”导致违法违规的情形并不少见。青岛一家自动化企业在其官网介绍中,将公司宣传为“高新技术企业”,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按规定应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在执法处置中,我们并没有简单地一罚了之,最终根据‘免罚清单’中的相关规定对这家企业免于处罚。”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一政策精准把握“宽”与“严”的辩证法——对无心之失“容错”,对轻微问题“纠偏”,既守住法律底线,又为企业留足成长空间,企业不仅感受到负担的减轻,更增强了对法治公平的信心。

  当然,“不罚”不等于“不管”,“免罚”不等于“免责”,而是以教育指导代替机械处罚,用柔性执法唤醒企业合规自觉。

  当基层“小创新”变成全省“大规则”,用“问题导向”的改革逻辑和“基层首创”的实践智慧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是一种机制创新,更是治理创新。

  企业也能当“考官”

  让企业从被检查对象变为治理参与者,在定义“合理尺度”中形成政企共识:规范涉企检查不是简单“做减法”,而是通过制度重构、流程再造、数字赋能,实现政府效能与企业信心的“双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企业评价是第一标准。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