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探索“游烟”治理:行走中的烟味困扰如何破解?
2025-04-10 19:19 海报新闻
当行人漫步街头时,前方突然飘来一阵刺鼻的烟雾,令人猝不及防地被迫吸入二手烟——这种令人不悦的公共空间体验,正是当前城市治理中亟待解决的“游烟”难题。所谓“游烟”,是指吸烟者在公共场所边走边吸的行为。
自2025年3月中旬起,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室外“游烟”治理试点工作,选取武康路、新天地等8个中外游客密集、人流量大的“网红”地标作为首批示范区。这项创新举措以柔性劝导代替罚款惩戒,通过“劝你善良”的方式引导公众文明行为,一经实施便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建议全国推广”的呼声持续升温。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陈德表示,“游烟”本质上就是二手烟,吸烟者在公共场所边走边吸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健康。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健康报告,二手烟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且其中有70种致癌物,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推进“游烟”治理不仅是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举措,更是保障公共健康安全的必然要求。
民众苦“游烟”久矣
作为全国控烟工作的标杆城市,上海早在2010年便颁布了《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是国内最早实施地方控烟法规的城市。2017年修订后更被称为“最严控烟令”,明确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去年9月1日,上海又实施了国内首个室外吸烟点地方标准,持续引领控烟政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