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绿洲时评丨当医生变身“暴躁老哥” 这场全网刷屏的医患对话为何治愈千万人

2025-04-11 18:31   海报新闻

  大众网评论员 李彦涵

  “该醒醒了,前面风景更美”“拿得起才能放得下”“别对自己太刻薄”……东营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医生姜林凯的短视频,用最暴躁的语气撕开了医患沟通的“高冷滤镜”。这位被网友戏称“医学界郭德纲”的医生,凭借接地气的“怒吼式话疗”,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6000万次,连人民日报抖音账号都转发点赞。这场看似无厘头的网络狂欢,实则是一场关于医疗本质的深刻对话。

  传统门诊室里,医生与患者之间总隔着一层“专业壁垒”——CT报告、医学名词、程式化的安慰语,让许多患者走出诊室时仍一头雾水。姜林凯却把诊室变成了“人生课堂”:劝年轻人“别老坐着玩手机,起来蹦跶两下”,叮嘱焦虑症患者“抓到手的馒头最香”,甚至直言“医生不是神仙,治不好你的贪心”。这种市井智慧与医学知识的混搭,意外地打通了医患之间的“信任隧道”。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他吼得越凶,我听得越踏实。”当医生敢拍着桌子说“允许家里乱点”,敢承认“稀里糊涂过也是本事”,患者反而从这种“不完美”中感受到真实的力量。这种颠覆性的沟通,恰是当代年轻人最需要的“情绪止痛片”。

  姜林凯的爆火,本质上是对社会集体焦虑的精准狙击。在“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当下,年轻人困于“想要、还要、还想要”的欲望旋涡,身体未病,精神先衰。他的“土味金句”看似粗暴,却暗藏解药:破除完美主义,“医院查不出病就别瞎琢磨”直击过度医疗焦虑;对抗精神内耗,“见招拆招,解决一个算一个”提供实用生存法则;重构价值坐标,“活着就是胜利”将健康重新拉回人生优先级。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