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极·湿地之春②丨守护大河之洲的“生态警长”:十四载步履不停,绘就人鸟共生画卷
2025-04-11 18:45 海报新闻
大众网记者 赵静 李彦涵 孟凯 周梦迪 东营报道
清晨,黄河三角洲的薄雾还未散尽,湿地的风裹挟着咸涩与清冷。东营市公安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局三级警长杨华章已穿上警服,踏入分局指挥大厅,逐一查看保护区的各监控画面。
而他的其他同事,有人背上望远镜和记录本,踏入滩涂深处的步巡路线;有人启动无人机,扫描芦苇荡中是否藏匿非法捕捞。晨雾中,对讲机里传来此起彼伏的汇报声。
这是黄河三角洲生态警长们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清晨。在这片1530平方公里的湿地上,1名生态警长、2名生态副警长和34名生态警员以黄河为界,分守南北两岸。黄河三角洲是“鸟类的国际机场”,而杨华章和他的战友们是这个“机场”最忠诚的执法者和守护者。

十四年,40万公里的生命刻度
“执勤民警一天巡逻里程在100公里左右,其中车巡80公里,步巡20公里,一天的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杨华章的语气平淡,却让记者心头一震。自2010年加入保护区公安分局,14年来,他累计巡逻里程超过4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0圈。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巡逻路上,泥泞的滩涂、刺骨的寒风、成群的蚊虫是常态。夏季,警服被汗水浸透;冬季,睫毛结满冰霜。最险的一次,他和同事在芦苇荡中发现盗猎者布下的围网,30余只野鸭和天鹅被困其中。借助无人机和智慧管控平台,他们连夜蹲守,最终在凌晨将嫌疑人抓获。“万物有灵,若盗猎猖獗,鸟儿便会逃离。我们必须让它们安心留下。”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