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当传统手工艺品有了情绪价值

2025-04-14 15:06   中国文化报

深山集市 受访者供图

  在当下的“国潮热”中,非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依托非遗技艺生产的传统手工艺品极具代表性。从服饰、家具等生活用品,到玩具、手办等消费品及旅游商品,传统手工艺品承载着文化记忆,也在各个场景中表达着态度和情感,传递着独特的情绪价值。

  回顾30多年的创业历程,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对2003年的印象最深刻。那一年,她第一次走进贵州。“当看到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精湛技艺绣成的精美绣品,我瞬间被‘击中’了,当时就下定决心,要让更多人看见、爱上这些文化瑰宝。”夏华说。

  从那时起,夏华就带着设计师深入当地的每一个村寨,收集流传下来的花鸟、鱼等纹样,同时也记录下图案背后的美丽故事。她相信,每一个纹样、每一个传说,都能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以及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向往。

  如何传递传统手工艺品中的情感?夏华和团队多年来不懈探寻。

  “绣样有了,但在将大山里的绣品推向消费者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诸多挑战。一方面,传统绣品的设计、款式与现代审美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绣品背后的文化故事知之甚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夏华和团队研究建立了“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和“民族手工艺者数据库”,整理了8900多种民族美学纹样,培训了2.5万多名绣娘,还与前沿设计师合作,将时尚元素融入传统手工艺品,转化为市场需要的国货潮品,推动其融入现代生活。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