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评论员 牟笑笑
滨州,位于黄河下游、渤海湾西南岸,94公里的黄河水穿城而过,带着黄土高原的沙砾奔涌,在渤海湾的潮声中沉淀出文明的厚度。黄河不仅塑造了滨州的地形地貌,还深刻影响了其文化基因,形成了滨州独特的地域文化体系。
非遗金,黄河赋予滨州的丰富民间艺术资源。黄河三角洲的盐碱地限制了农业发展,却为芦苇、蒲草、柳条等植物的生长提供了理想条件,促使当地人转向编织业。北魏《齐民要术》记载的黄河下游桑柳种植与编织传统,在博兴发展出了草柳编技艺,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博兴柳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今,博兴县湾头村以黄河沿岸蒲草、玉米皮为原料,编织出3000余种工艺品,成为中国首批“淘宝村”。2024年,博兴草柳编产业年产值近10亿元,带动6万余人就业,产品出口美、日、法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清朝的防寒蒲鞋到上海世界博览会,博兴草柳编从古代走到现代,更走上了世界舞台。滨州民间艺术不仅是文化记忆的载体,更是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的“精神富矿”,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持续焕发活力。如果说非遗金体现了滨州的人文智慧,生态绿则体现了滨州与自然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