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风筝记忆|陈方鑫:纸鸢归处是吾乡
2025-04-17 14:52 大众网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郑板桥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我对风筝的记忆如出一辙,一只只扎工精巧、造型优美的风筝,早已在我成长的悠悠岁月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于我而言,它已经超脱了娱乐与观赏的范畴,成为了我的童年密友。渐渐地,它化作了我对故乡的深深牵挂,也成为了潍坊这座城市传统赓续、文化传承的关键纽带。
小时候,每当空气中悠悠地弥漫着玉兰花那淡雅清甜的气息时,我就开始掰着手指,数着日子,满心期待地盼着一年一度的盛事——潍坊国际风筝会。那份期待,让我的心早已翩然飞扬,放学铃声一响,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回家,缠着父亲为我亲手制作一只独一无二的风筝,那情形,宛如一场庄重而神圣的仪式,颇有几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韵味。我像模像样地搬起小板凳,坐到父亲身旁,看着他拿起轻薄而坚韧的竹条,手持小刀,手起刀落间,竹条便被削得恰到好处。再用砂纸耐心打磨,直至竹条光滑如镜。最后,在宣纸上精心勾勒出我心仪的图案,一只独属于我的风筝便大功告成。喜出望外的我按捺不住好奇与激动,拽着父母奔赴广场,兴致勃勃地开启了试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