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的风筝记忆|陈方鑫:纸鸢归处是吾乡

2025-04-17 14:52   大众网

  风筝的故乡在中国,在潍坊,千年风骨,尽藏于竹丝之间。从“三日不下”的墨翟木鸢,到高骈诗中“夜静弦声响碧空”的鸣筝,再到曹雪芹笔下大观园中的彩鸢,风筝始终是中国人写给天空的情书。而今潍坊的天空,依然飘荡着文明的密码:杨家埠的匠人弓着脊背,将竹条弯成恰到好处的弧线,茧纹密布的指尖绘出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的壮丽画卷。绢纸上的仙人衣袂飘飘,仿佛下一秒便要踏云归去;市井烟火则在鸢尾流淌——早市的豆浆热气、戏台前的锣鼓点声,皆被收进这方寸之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文化不仅没有被遗忘,反而在传承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潍坊的风筝匠人们,继承着祖辈的技艺,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找着平衡。从风筝的选材到造型设计,每一只风筝都凝聚了匠人的智慧与创新精神,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风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如同潍坊这座城市的精神,始终在传统中寻找着与时俱进的力量。每一代潍坊人,都在风筝这项传统艺术中注入了属于自己的印记。无论是简单的木鸢,还是精致的创意风筝,它们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故事。

  展望未来,新一代的潍坊人正以创新为翼,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现代元素,赋予风筝新的生命与意义。无论是将现代科技融入风筝的设计中,还是通过全球化的视野提升风筝文化的影响力,潍坊风筝都将继续演绎着跨越时空的文化传奇。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