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旅行社不收记者律师:“拒客黑名单”暴露心虚病
2025-04-22 09:29 工人日报
这种看人下菜碟行为背后,是低价团、购物团等长期存在的行业乱象。许多低价旅游项目通过压缩成本吸引游客,再通过安排购物环节赚取回扣来找补。《旅游法》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一些旅行社一边声称“不强制购物”,一边又对可能戳穿其套路的群体严防死守。这种“避险”逻辑表明,旅行社明知自己的经营行为经不起推敲,却不想着改进服务,反而试图通过排除潜在监督者来掩盖问题。这种“堵嘴式”避险伎俩,折射出一些旅游企业的短视与侥幸,不仅会损害消费者权益,还会破坏旅游环境和营商环境,妨碍旅游业健康发展。
要拆掉旅行社的拒客门槛,需要多方共同发力——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主动介入调查,通过约谈、责改、查处、曝光等措施,倒逼旅游经营者规范经营,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可建立红黄牌制度,对屡教不改的旅行社进行重点监管;旅游行业协会需制定更严格的行业规则,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消费歧视,向“拒客黑名单”说“不”;消费者被拒后也应积极维权,在保留相关证据的前提下向监管部门或消协投诉举报,向旅游经营者传导监督压力。
一个健康的行业不应拒绝监督,而应欢迎监督。旅行社拒收律师、记者等,看似是“规避风险”,实则是自曝其短,暴露了其病态经营模式、心中有鬼。只有将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放在首位,真正依法诚信经营、规范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任,助力行业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