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关注青少年睡眠健康,让孩子远离失眠的“隐形推手”

2025-04-25 12:38   海报新闻

  凌晨1点,初三学生小林又一次盯着天花板发呆“明天月考,再不睡不着可怎么办?”他强迫自己闭眼,可大脑却像过电影:数学公式、英语单词、父母的叮嘱……辗转反侧到天亮。最近,小林晚上总是睡不好,白天上课没有精神,老是走神,注意力也没法集中,成绩从班级前10名跌至28名。

  日常生活中,像小林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当孩子出现反复的失眠、焦虑时,家长们该怎么办?

  青少年失眠的“隐形推手”,你家孩子中了几条?

  学业压力: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熬夜写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孩子大脑长期处于“应激模式”,会导致体内褪黑素分泌延迟。褪黑素是一种由大脑松果体分泌的激素,负责调节我们的生物钟。白天阳光充足时,褪黑素分泌较少,而到了晚上,分泌量逐渐增加,帮助我们进入睡眠状态。正常情况下,21点时分泌量增加,23点左右分泌量大量增加,凌晨两三点达到最高峰。如果经常熬夜,尤其是23点以后褪黑素大量分泌时还不睡,睡眠-觉醒周期就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入睡困难、半夜醒来或早上早醒等情况。

  蓝光陷阱: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低头玩手机的人群中,青少年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而睡前刷手机,往往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越刷越兴奋→晚上不困→白天上课犯困→晚上补作业→更晚入睡。同时,手机、平板发出的蓝光还会抑制褪黑素分泌,长此以往就会影响睡眠-觉醒周期,导致失眠的发生。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