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新实践!让数学思维在课堂生根发芽
2025-05-16 18:09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大众网记者 吕娜 通讯员 徐颖 日照报道
近日,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堂数学课上,一场关于“圆”的智慧阅读研讨正在进行。教师陈为霞并未直接讲解公式,而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份包含《墨经》“圆,一中同长也”的古文片段、摩天轮设计图纸以及当代桥梁建筑案例的阅读包。“请找出这些材料中‘圆’的共同数学思想,并用几何语言描述。”随着问题抛出,课堂瞬间变成思维碰撞的磁场。
问题链驱动:从文本到思维的跃迁
“为什么井盖是圆的?”“车轮为何不用三角形?”教师以生活化问题开启“圆的性质”单元。学生首先自主阅读教材中圆的定义,随后分组研读补充材料: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用圆计算π值的史料、现代工程师利用圆形结构设计抗震建筑的案例。
在讨论环节,一组学生提出:“井盖的圆形设计不仅因为容易滚动,更因为圆在所有平面图形中周长最短,能最大化覆盖面积。”另一组补充:“材料中提到悉尼歌剧院屋顶的圆形薄壳结构,这说明圆在受力分布上具有独特优势。”教师适时追问:“如果让你设计一个省材料的圆形储物罐,会考虑哪些数学要素?”学生迅速联想到半径、容积、表面积的关系,并尝试建立数学模型。
这种以问题链为导向的深度阅读,彻底改变了照本宣科的模式。课题组教师胡丽丽坦言:“过去讲‘垂直于弦的直径’,学生只记定理。现在他们通过阅读赵州桥建造史料,自己推导出‘弦心距与承重能力的关系’,理解深度完全不同。”
技术融合:让抽象概念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