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新实践!让数学思维在课堂生根发芽
2025-05-16 18:09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在“立体几何”专题中,教师徐颖使用3D建模软件还原《九章算术》中的“方亭”(古代粮仓)。学生通过拖拽模型,观察不同高度下容积的变化,同时阅读文言文注释:“方亭下方三丈,上方一丈,高三丈……”当屏幕上的三维模型与古籍描述逐一对应当代数学公式时,历史与数学的界限悄然消融。
“最震撼的是《营造法式》里的斗拱结构。”学生王子浩展示阅读笔记,“我们用量角器测量模型中的榫卯角度,发现古人早就在运用互补角原理。”技术工具不再是花哨的展示,而是连接古今数学思想的桥梁。
分层阅读:让每名学生都找到思维支点
针对学生差异,智慧阅读强调“个性化路径”。在“函数”单元,教师准备了三类阅读材料:基础组解析一次函数图像特性,进阶组探讨股市K线图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拓展组则引入人工智能中的激活函数案例。
学生房绍栋选择基础材料后,系统自动推送配套的“自动售货机价格计算”情境题;数学爱好者杨雪则深入研究“深度学习中的Sigmoid函数”,并在课堂分享:“这个函数将无限输入压缩到0-1之间,就像给数据装上了刹车系统。”分层机制下,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思维提升。
跨学科研讨:打破知识的围墙
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美术”融合课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展开。学生先阅读《几何原本》中正多边形的作图法,再欣赏埃舍尔的镶嵌画作品,最后用GeoGebra软件创作数学艺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