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陈光:荒原上的凝视

2025-05-20 09:41   百花洲知事

  在漠北草原的驯鹰人营地,我见过真正的生存教育。十岁男孩巴特尔要独自驯服比他高大的金雕,被利爪抓破手臂也不许哭喊,蒙古长调在风里唱着:“苍鹰的翅膀不是棉花做的”。这让我想起东京幼儿园的“裸足教育”,孩子们赤脚踩在结霜的操场上,脚掌接触大地的震颤,恰似幼狼第一次触碰草原的露水。

  额尔古纳河畔的牧人至今遵循着古老的驯狼法则:当幼狼第一次撕开活兔的胸腔时,母狼会静静退到月光照不到的阴影里。这不是残忍,而是让稚嫩的獠牙懂得,温热的鲜血里藏着生存的契约。而我们的教育者却习惯为孩子劈开所有坚果,再抱怨他们咬不开人生的硬壳。

  东京涩谷的剑道馆内,七岁孩童挥动竹刀时的呼喝声震得窗棂微颤。他们的道服后襟印着“一生悬命”,这是武士家族传承的生存哲学。而在苏州拙政园的游廊里,我见过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年,因为摔碎手机屏幕当街痛哭。他们的泪水里漂浮着被过度消毒的童年,像无菌室里萎蔫的百合。

  狼有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和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狼性,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团队精神,强调创新、坚韧、顽强、协作和拼搏,是一种主动奉行自然界优胜劣汰规则,优化集体危机意识,从而在有限或劣势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如今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只有竞争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崇提倡狼性文化,就是要在浪尖上求生存,在浪谷中图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