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丨用“新”赓续文脉 “两创”澎湃海岱
2025-07-09 06:43 大众新闻
在济宁市兖州区,文化书院成为夏日里大家爱去的休闲场所。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将兖绣、道勤五谷画、鲁郡面塑等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课目制”深入学校、社区,开展非遗研学课程。今年4月以来,全区累计开展“课目制”活动100余场次,覆盖群众3.7万余人。
“书院在齐鲁大地自古有之。去年以来,山东对现有基层公共文化教育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以试点建设开放共享社区文化书院为抓手,创新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通过群众点单、部门派单、团队接单、中心评单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各类文化服务。”省文明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夜幕降临,泰安市宁阳县乡饮乡宁家庄村热闹非凡,《反对大操大办》等30余部移风易俗小戏小剧依次上演。宁阳县葛石镇夏庄村村民王爱国说,以前办丧事,请吹鼓手、摆酒席,一场下来劳心又费钱。现在追思会既简洁又庄重,大家都轻松不少。
去年以来,全省开展小戏小剧巡演,以群众身边的故事为素材进行创作,把政策“演出来”、把新风“唱出来”。通过集中整治高价彩礼、恶俗婚闹等突出问题,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山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实施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广泛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推动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