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北海银行:用“咱们的票子”打赢根据地货币战争

2025-07-28 07:18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1943年,中共山东分局邀请经济学家薛暮桥来山东帮助开展货币斗争。不同于当时世界上标准的“金本位”货币制和国民党中央的“银本位”货币制,薛暮桥立足革命斗争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物资本位”理论。他指出,货币最根本的保证是物资,掌握物资就掌握了货币斗争主动权。

  “‘物资本位’意味着北海币的价值不依赖金银或外汇,而是由政府掌握的粮食、棉花、食盐等重要战略物资作支撑。”沂南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徐庆芳进一步解释,“实践中,根据地工商部门建立起公营商店和合作社网络,大量储备这些物资,并承诺持有北海币可在公营商店按稳定价格购买到这些必需品。这极大增强了北海币的信用,让老百姓坚信它‘值钱’,乐于持有和使用。”这一创举,将货币信用牢牢锚定在根据地实实在在的物质力量上。

  1944年4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宣告日伪币和法币被彻底驱逐出市场,北海币成为根据地唯一流通的本位币。在1945年6月的《山东对敌经济斗争的巨大胜利》报告中,时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黎玉指出,“排法”斗争为山东抗日根据地避免了近6亿元法币损失。

  物价的稳定是货币斗争成果的直接体现。1945年5月,薛暮桥在全省工商工作会议上说:“伪钞(联币、储币)对本币的比值,从前年七月八月的七元八元跌到现在的一角上下,法币(对本币的比值)亦从一元跌到五分上下。去年伪钞物价上涨了七八倍,而我本币物价在滨海跌落了百分之十,在开始停法排伪的鲁中、鲁南、渤海则跌落了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因为货币斗争的胜利,我们已经完全消灭了由于物价飞涨所造成的经济危机。”

  草屋里印出抗战“钱袋子”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