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开塞露引发的“肠道危机”:别让通便变成“捅伤”
2025-07-29 15:55 大众网
常见诱因:饮食中膳食纤维不足、饮水量过少、久坐不动、排便习惯不规律等生活因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影响;长期服用钙剂、铁剂、抗抑郁药等药物副作用。
危害不容小觑:短期便秘会导致腹胀、食欲下降;长期便秘可能诱发痔疮、肛裂,增加直肠脱垂风险,甚至影响心脑血管健康(排便时用力过猛可能诱发心梗、中风)。
便秘应对:分级处理更科学
根据严重程度,便秘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应对方式各有不同。
1. 轻度便秘:调整生活方式是关键
饮食调整: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如燕麦、芹菜、苹果、火龙果等),同时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过多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运动干预: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每次5-10分钟),促进肠道蠕动。
习惯培养:每天固定时间排便(如晨起或餐后),排便时不玩手机,避免久蹲。
2. 中度便秘:合理用药辅助
若生活调整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 容积性泻药:如小麦纤维素颗粒,通过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便,适合老年人。
• 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安全性较高,适合儿童和孕妇。
• 慎用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大黄等,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肠黏膜,导致药物依赖。
3. 重度便秘: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若便秘持续超过3个月,伴随腹痛、体重下降、便血等症状,需及时做肠镜、粪便常规等检查,排除肠道肿瘤、肠梗阻等器质性疾病。必要时可通过生物反馈治疗、灌肠或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