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医健康说 | 三伏天科学避暑指南 重点人群速戳→
2025-07-29 18:34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孙海燕 济南报道
夏季室外温度较高,有哪些科学防暑措施?针对中暑风险较高的人群,有什么健康提示?7月29日下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举行“鲁医健康说”系列新闻发布会“夏季高温防护”专场。会上,山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评价所副主任医师张显鹏,就媒体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疑。
张显鹏提醒,夏日炎炎,避免中暑要记住“防暑三件事”:
一是主动避暑,减少外出。养成每天关注本地高温预警和健康风险提示的习惯,根据天气提前规划外出行程。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大家要尽量避免在这个时间段进行长时间、剧烈的户外活动。
二是科学补水,防止脱水。高温天气出汗多,要主动、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口渴才喝水。建议每小时至少补充一杯水,大约150-200毫升。一般情况下,喝白开水就可以。在大量出汗时,身体盐分会流失,这时可以喝一些含有少量盐分和矿物质的运动饮料。
三是时刻警觉,识别风险。如果出现大量出汗、极度口渴、头晕眼花、耳鸣、心慌胸闷、四肢发软等症状,就提示身体已经出现先兆中暑,需要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如症状得不到缓解,就要立即就医。
老年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和户外工作者等群体发生中暑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做好特别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