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追寻
2025-08-06 16:15 海报新闻
东白塔村建于元朝初年,名人辈出,古迹众多。来到村东头,队员们驻足在一块康有为题写的“万里桥”石碑前。村里67岁的陈延太介绍起这块碑的来历。原来,近代山东著名的民主革命先驱陈干就是东白塔村人。他于1924年归乡时,看到家乡族人吃水困难,遂募集资金,发动乡民开渠引水,有效解决了周围诸村的饮水问题。开河之后,在河上修了一座石桥,方便乡民通行。康有为与陈干是朋友,为桥题名“万里桥”。
“长度5.3米,宽度1.8米,高度2.1米。”四普队员一边丈量“万里桥”,一边大声报出准确数字。这么一个小石桥,为什么叫“万里桥”?有的村民大惑不解。四普队员笑着说:“陈干将军有智慧啊!他倡议挖河修桥,需要大量资金,为了筹钱,他就给全国各地有钱的朋友写信,说他在老家新开了一条河,建了一座万里桥,需要大力支持。朋友们收到信,一看陈干建了一座万里桥,肯定规模宏大,于是就纷纷寄来款项。”村民恍然大悟,不听此言,还真不知道万里桥背后的故事哩。
这边复查数据刚完成,马克凡率先跑进村头的墓地。他在一通墓碑前停下,认真辨认着字迹。这是清代所立的墓碑,没有出现在三普登记中。碑上刻有“勒授文林郎陈梅庄之墓”的字样。“高113厘米,宽71厘米,厚20厘米。”响亮的声音马上飘荡在墓地上空。测量、拍照、定位,普查人员一一记录,随即分头继续寻找。
马克凡说:“墓地是大多数人忌讳的地方,却是我们必须要调查的对方。每个墓地,我们都要去,还要在里面仔细的看,寻找发现一些老碑,让这次普查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