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女子未婚未育离世,多位亲戚起诉分遗产,法院判了!
2025-08-06 16:39 北京日报微信号
此外,按照法律规定,无人承受的遗产收归国有的,将用于公益事业,为社会困难群体和个人提供帮助,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以及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领域提供支持。
“遗产与其收归国有,为何不能扩大法定继承人范围,把其他亲戚纳入其中?”
对此,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铭持否定态度,在他看来,“旁系亲属相对来说比较庞杂,如果纳入法定继承范围,会令继承变得无序。”而且,如果扩大继承人范围,可能造成旁系亲属对被继承人未履行任何义务却享有财产继承权的情形。
解读2 扶养人分得遗产数额应与扶养义务相一致
民法典规定,遗产继承的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旁系亲属不在法定继承人范围之内。同时,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
郭丽娜表示,被继承人无第一及第二顺位法定继承人,又未订立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但其他亲属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照顾和扶养,可以分配适当的遗产份额,并且,扶养人的遗产数额应与扶养义务相一致。“通俗一点说,如果旁系亲属可以证明对过世老人等有扶养恩情,那么理应分得适当的遗产。”郭丽娜说。
据介绍,区别于继承制度较强的身份性特征,遗产酌给制度是通过法律规定对自愿进行扶养行为者赋予权利,以其对被继承人所尽的扶养义务为依据,酌情判定由该扶养人继承的遗产数额,旨在倡导友善、互助的价值理念,起到积极正面的指引作用。
情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