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红出圈,优秀传统文化焕发产业新活力
2025-08-08 10:22 光明日报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缺一不可。”国博(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飞说。国博在设计凤冠系列产品时,并未止步于外观复刻,而是通过配套的文物故事卡、现场讲解等方式,将历史背景娓娓道来。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一枚冰箱贴、一条项链、一个首饰盒,更是一段“可携带的历史”。
已经“二刷”国博的大三学生小林坦言:“每次看到这枚凤冠冰箱贴,我都会想起在国博了解到的明孝端皇后的故事,感觉自己与历史产生了联结。”显然,在文创产品的激活下,文物不再是玻璃柜里的“老古董”,而是能和人们跨时空对话的“老朋友”。
在北京恭王府,非遗技艺则以服饰语言回应时代审美。从缠花、盘金刺绣等传统工艺出发,设计师将王府四季美学转化为都市衣橱的东方风尚。这个夏天,银安殿院落化身时尚秀场,甬道成为天然T台,“恭·时尚”品牌首发服饰与新中式成衣惊艳亮相,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深度融合。
北京恭王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娟表示:“我们努力把王府经典元素从视觉观赏性转化为穿戴功能性表达。”这一系列文化转化并非简单印花或复刻,而是通过面料、结构与语义的再造,实现“古老亦时尚”的生活化表达。从巴黎到新加坡,再回归北京,这一“服饰即文化”的路径,正印证着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力量。
传统戏剧实现华丽转身
近年来,戏剧不再局限于大剧院,而是深入历史街区、古镇村落、特色景区甚至商场等空间。创作者将地方历史、民俗传说与非遗技艺融入戏剧情境,打造出沉浸式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