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二十载深耕研学 将文化刻在孩子心里

2025-08-13 09:27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开新路”必须立足课堂。“最初,我们进行的是现场化贴地式研究,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设备,多维多角度补充资料;联系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共鸣。”徐静梅说,“这些方法,老师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反复的尝试。经过不断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做法在当时还挺超前,甚至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起到了引领作用。团队成员的论文《自主、合作、探究的现实批判及反思》《走出浮躁,走入真实的境地》获省一等奖,优秀课例《赤壁之战》《小音乐家杨科》等获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引来全市同行的学习。”

  “丰富的资料、生动的情境拓宽了学生视野,建立了书本与生活的联系。但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还缺少具体场域的体验,育人效果依然不理想。”当时的讨论,大家至今印象深刻。

  行万里路,读“无字”书

  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研究团队一致决定:必须打破课堂边界,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山河湖海自然情境、人文历史文化环境中读“无字”之书,悟“生活”之理。为了使研学的实效性更强,学校创立了“1246N”户外课程模式,编制了《大河之滨》黄河文化读本,《寻找诗情画意》户外研学手册、《美在笔端》写作手册,形成了一整套户外研学课程体系。学校还开通搜狐博客,将学生的研学风采及时上传,多篇博文被推荐到搜狐网首页展示。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