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海报观察丨青年学者崛起背后:更多“95后”成为博导,多在顶尖高校、具有海外经历

2025-08-15 11:32   海报新闻

  本硕博均就读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吴亦全,目前从事数字法学的研究工作,其所在团队正在探索研发和训练法律大模型,并尝试逐步将其推广到教学、科研等领域。

  其实,近年来,随着高校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深化,越来越多的“95后”学者凭借突出的学术成果,打破“论资排辈”传统,陆续走上博士生导师岗位。

  早在2021年,出生于1995年的冯磊,被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作为弘深青年学者人才引进,并聘任为博导、教授,就曾引发广泛关注。

  冯磊入职时年仅25岁,这是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当时年龄最小的引进人才,也是该学院有史以来首次直接给应届博士毕业生正高/博导岗位。据今年三月的公开报道,冯磊已任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公开资料显示,冯磊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为可信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安全、多模态大模型。其长期担任多个国际高水平会议的领域主席,并担任国际知名期刊的执行主编。目前已在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与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获得了ICLR 2022杰出论文奖荣誉提名、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优秀论文提名奖等荣誉。

  他还先后入选了2021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科学领域)、2022年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科学领域)、2024年亚太30岁以下青年领袖榜。

  今年3月15日,武汉大学发文宣布,29岁的赵莽从海外归国,被聘为武汉大学正教授,他也成为了该校最年轻的正教授。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